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活動報導】青立會自立教育宣導06

台北市開平餐飲職人町專班7位同學從藝術治療中認識自我與人際關係

承辦台北市教育局青少年職人成長營計畫的開平餐飲學校 青立會陳研發長解釋「情緒冰山理論」 陳研發長帶領同學完成認識情緒的活動 博堯諮商師講述動物類型測驗結果 博堯諮商師帶領輕黏土藝術治療 心理師與同學互相分享各自的作品 學生創作1 學生創作2 學生創作3 學生創作4 與職人町專班的宣講團體照 與博堯諮商師(左二)及職人町黃老師(右二)合影

繼前次的人格探索宣講,青立會研發長陳旺德、天光心理諮商所所長暨諮商諮商師蔡博堯,再次前進承辦台北市教育局青少年職人成長營計畫的開平餐飲學校,為職人町專班的7位同學辦理由聯合勸募補助的自立教育宣導,聚焦「身心健康與人際關係」。活動時長為3小時,過程中帶入多個情緒、壓力、人際模式檢測及輕黏土藝術治療,使同學更能掌握自我身心狀況與人際互動模式,活動圓滿落幕,學員收穫良多。

台北市青少年職人成長營(The Goal_職人町)的服務對象為15至18歲中途離校及未找到人生定向之台北市青少年。期望建構一個多元友善關懷環境,以跨領域試探策略、職場發展為導向的青少年場域中心,促使青少年對思索自己未來人生目標。相關理念非常契合本會推動自立教育的核心精神,正巧本次課程聚焦自我照顧中的人際關係認識,相信可幫助學員了解自身狀態、需求及優劣勢。

本次專講前一小時由陳研發長以團體形式帶領同學討論「身心健康」,並說明人際關係須建立主體意識開始,再慢慢發展到學習適度的拒絕他者的健康人際關係。鼓勵青少年減少不斷討好他人、迎合對方需求,最終卻給自己增添過多壓力及困擾。他邀請同學點擊衛福部的「心情溫度計」和「壓力檢測表」測驗,藉此讓學生清楚地看見自己當下的心情與壓力在何範圍。隨後,陳研發長引導同學做了一個認識情緒的活動,活動分為兩組,每組各分配到三種種情緒——A組:否認、忽略、壓抑;B組;轉移注意力、生氣、掩飾。學生各自寫下在何種情況下會出現這些情緒,並貼在大張海報上與其他人分享。

接著,陳組長分享了「情緒冰山理論」,也就是情緒世界的剖析——水平面上的冰山為生活中各種的故事與事件所引發出的「表面行為」,而冰山下的層面代表的是我們的內在:感受、感受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與自我,這些內在的自我價值都是外人觀察不到,而它們卻深深地影響我們行為的因素。若能了解水平面下的冰山,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也能肯認他們內心更深層次的經驗與背景,從而在溝通上尊重他人。

最後,陳組長分享與情緒共處的原則為看見情緒、接納它並肯認別人與我們不一樣及每個人的想法與感受都有差異、允許情緒的存在並理解它,適時調節與排解,明白管理情理情緒是需要長時間練習的,最後是因應情緒,即能夠分辨此情緒是「他人的還是我的?」,以及分辨自我/他人的觀點,以達到宣洩情緒、建立穩定且健康人際的第一步。

專講第二小時,由博堯諮商師帶領大家玩「我的人際模式,動物類型測驗」,藉此讓同學明白在與人互動中,自己屬於何種動物的互動模式(孤狼、貓咪、熊貓、吉娃娃)。諮商師強調每個人都同時擁有四種動物的特質,每個動物也各有優劣勢,但每個人往往會有某種動物的傾向,測驗結束後,同學各自分享了自己的動物屬性,並更加清楚若自己跟不同類型的人相處不來並非是自身有問題,而是人際互動的模式本來就不同。

再來,諮商師討論到身心健康中的「界線」議題,鼓勵同學分享看到「界線」一詞的直覺反應,同學反饋很多,例如:地雷、安全、清晰、相處、對方的感受、距離,以及底線。接著,博堯諮商師把同學分成兩兩一組,各自找一個角落,一個人為A,另一人為B,A把手舉起伸直,而B必須慢慢往A靠近,直到逼近到讓A不舒服時,A必須喊停;此活動目的除了要大家了解健康的界線之外,若B能靠近到A手臂內的距離,代表A的情感/安全需求是高的;反之,若有創傷經驗的人,他人能觸及的界線是非常遠的,因為會讓其感到很不安全。期間有同學提問如何跟異性相處,每當面對異性都會感到不自在,諮商師分享他自己青春期時也有同樣的困擾,長大後慢慢調適,建議同學把異性當一位沒有性別的人互動即可,以減低人際壓力。

專講第三小時,諮商師介紹了藝術治療,並分發輕黏土給同學,請他們捏出「別人眼中自己的樣子」。過程中諮商師要求同學靜下心,專注在與黏土的互動中,感受每次拉扯、揉捏時手掌產生出的熱度。每位同學都必須為自己的作品取一個名字,以及想要跟作品說的話,並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繼之,諮商師要求同學在黏土上做一次更動,可以減少或增加元素,並再次與其他人介紹更動過的作品;最後,諮商師要求大家重新捏製一個「自己心中的樣子」並再次取名、跟大家分享。結束前,諮商師表示此次藝術治療的作品代表的是自我心靈的投射,若過程中揉捏很久,代表情緒張力高,某部份的情緒需要發洩出來,而更動的環節代表的是自己與他人互動中想改變的地方,想跟作品說的話則代表與自己心靈相處得好不好。

職人町的學生回應此次專講讓他們訓練到表達,「從捏製輕黏土中得到療愈」、「諮商師課程很有用」、「動手玩黏土很解壓,有互動」,以及「課程能更了解心理學、老師演講得很棒」等。這些寶貴的回應,展現本次自立教育切合主題與其柔性的影響力。

我要捐款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