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活動報導】社會關懷領袖培力工作坊02

活著的另一種方式 17位學員投入角色 發揮生命的潛能

破冰遊戲-握手交換名字 討論腳本-設想最像/最不像的自己的台詞 劇本試演-將腳本演出來 為自己提出的團體規範署名 舉手票選應該留下來的團體規範 大合照

豔陽高照的7/21(日),青立會與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簡稱青藝盟)展開第二次合作課程,主題──「活著的另一種方式(戲劇治療)」。今天有17位學員來到南海學園教育館──多功能排練教室。由悅翠坊的執行長,同時也是台北藝術大學、台灣藝術大學等兼任助理教授,長期擔任世界展望會等非營利社會福利組織的戲劇治療老師──蘇慶元(綽號小C),以相當幽默風趣、專業、有層次的方式,帶領學員從互相認識到戲劇腳本演練,每位學員都熱切參與其中,充分體驗戲劇在生命片刻的碰撞與發酵。

如果說戲劇作為一種能夠啟迪人心,促進人際互動、增益自我信心的良好媒介,本次工作坊著實體現如此功效。小C老師帶領學員從握手交換名字、喊出喜歡/不喜歡的事物、我是/我覺得/我喜歡的事實等不同型態的經驗,讓學員自主選擇靠近、站在原地、或後退,給予學員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入團體的氛圍,並願意敞開心房、卸下面具,開啟人與人之間逐漸熟悉彼此的微放鬆狀態。

接著,進入戲劇與自我認識環節。小C老師在地板上擺滿無數形容各種生命特質的牌卡,邀請學員從中挑選一張最像自己、一張最不像自己的牌卡,並與兩位至三位夥伴配對,相互交流、解釋為什麼這張牌卡最像/不像自己。再來,透過為不同的自己設計角色、台詞,塑造兩個可以對話的立體形象,並與夥伴合作相互扮演角色,開始讀本,過程中,故事撰寫者可擔任導演,逐步調整、雕琢口吻、語氣、態度、身體姿態等。繼而,排練劇本、丟本演出、決定場景和動作,並可即興發揮。最後,兩組合作,一組先演、另一組看,結束再轉換,彼此有機會成為演員和觀眾。

眼見每位學員多能構想富有創意和意義的對白與角色。小C老師帶領學員討論活動經過與背後的生命意義。他提到活動現場有不同年齡和社會角色參與,體現不同的生活歷練和狀態,都有各自己面對生活的侷限、不得以。高中生每天生活作息都被排滿活動,沒有機會好好思考自己的未來;出社會人士經常被主流、既定的社會框架、理想型態束縛,例如:肯努力就會有收穫、遇患難要忍耐等,透過戲劇的視角,我們參與別人的經驗,也能回頭體恤和反思自己的生命。

最後,小C老師提到榮格心理學大師曾表述:「生命的寶物都在廁所裡面」(小C老師用有趣生動的方式理解心理學大師的哲理)。這句話的意思是,那些令自己不喜歡、討厭的事物,很多時候是帶給自己生命力量的關鍵,若要讓自己的生命有所成長,了解自己不喜歡的人事物,使自己從中獲取正向發展的能量。或許能鼓勵身處困境、低潮、苦難、挫折的學員重新定義與看待生命逆境的勇敢嘗試。

精彩戲劇活動結束後,陳旺德研發長遂帶領新學員自我介紹,並討論活動收穫,進一步共同討論團體工作坊應該遵循的規範。學員自己訂定規範整理如下:尊重、禁止性騷擾、禁品頭論足、禁止在火鍋中加芋頭、當責(accountability)、平等、自由、博愛、微笑、負責、雙贏思維。十足展現Z世代青少年的創意與成熟,透過討論規則的歷程,學員其實也正練習著民主生活的程序與方式,尊重多數表決結果,為自己每個決定負起責任,在有需求時,可尋求夥伴支持,共同度過生命中的各項挑戰。

本場次回饋問卷收集,在整體活動滿意度與自我學習成效評價都有4.5分至5分(滿分5分)的正向成效。青立會期許這份正向經驗能夠延續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逐漸學會自我照顧與關心他人。

我要捐款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