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活動報導】社會關懷領袖培力工作坊04

讓世界變得不一樣 你我都是關鍵成員

Mark發表精彩專講 Mark回覆學員提出的問題 陳研發長帶領討論動保議題 學員正在收看繁殖場的調查報導 學員正在把資料撰寫在海報上 學員完成海報 學員報告海報內容 大合照

由聯合勸募支持的社會關懷領袖培力工作坊第四場次於8/7(三)在CCSA萬華家處中心展開。本次專講由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鄭偉銘策略長(Mark)以「讓世界變得不一樣」為題發表精彩專講,並由青立會陳旺德研發長、施子筠研發專員帶領2位學員從自身關心的「動保議題」出發,搜尋關鍵資料、撰寫海報,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學員積極參與,活動圓滿落幕。

Mark是一位讀社福、當公關、做社工、玩微電影、辦過比賽的多才多藝現實主義者,曾經擔任兒少安置機構的社工,非預期照顧到一位無國籍女孩──歐妹,開啟生命中為弱勢發聲倡議的非凡之路。歐妹沒有健保卡、寶寶手冊,沒辦法就醫、打預防針;沒有學籍、無法念書,只能寄讀,無法獲得畢業證書,成績好也沒用;沒有身分證,無法工作,在台灣16歲可打工(童工),但多數老闆不敢用沒有身分證的人。她的未來何去何從?Mark和過去所屬單位曾想盡各種辦法,但僅有三條路徑中,二條為死路,一條為聽天由命。

死路其一,移民署專勤隊說:媽媽如果出現,就將母女遣返為母國,母國應該有很多家人,但是媽媽來自印尼,她的國家信奉伊斯蘭教,嚴格禁止婦女有婚外情、私生子,媽媽不可能把孩子帶回印尼。其二,縣市政府社工說:孩子到二十歲可選擇歸化,或返回原本的國家,當時後的中華民國對於歸化國籍有嚴格規範,例如: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對台灣的貢獻等,歐妹因為沒有身分證難以有正職工作,經濟困難需要支持,難以歸化;返回原本的國家,印尼也不會承認她的身分,得不到完整支持,困難處境可想而知。

唯一可嘗試路徑為,戶政司司長說:孩子可以藉由出/收養獲得國籍,此有賴法官判決歐妹是否為無國籍,若為無國籍,方可辦理後續國際出/收養程序。幸賴,依靠Mark和所屬單位多位專業工作者的協助、倡議,修改法律,歐妹如今成功被瑞典家庭收養,在豐富的愛與支持下,健康平安的長大。

有關無國籍兒童的問題,當時後並未有明確的權責單位,Mark經歷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外交部、內政部移民署、勞動部……等多部門政府官員互相踢皮球的窘境,大家都不想要多做一件事情,為一位活生生的兒童權益擔責。Mark和所屬團隊為正義堅毅奮鬥嘗試各種辦法,失敗案例很多,例如:透過騎單車環島,為無國籍兒童倡議,但不幸遭遇兩個颱風夾擊,阻斷環島之路;與立法委員合作提出《國籍法》第二、四條修正案,期待讓孩子有身分,但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政黨協商中,只見搓湯圓政治,沒有選票的兒童權益往往消失在議程中。

然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亙古名言尚有其道理。Mark一行人努力不懈倡議的聲音被知名網路媒體《報導者》記者聽見,透過長篇深度報導,讓更多台灣公民了解無國籍兒童在台灣的處境,並引薦香港經驗比較,凸顯台灣在相關議題的制度缺失。引起各黨派人員索取資料、總統府人權委員會列臨時動議討論。監察委員也關注,他們召開「非本國籍兒少」諮詢會議,其重要內容來自Mark等人撰寫的〈從兒童權利公約談台灣非本國籍兒少議題報告〉,無國籍孩子的未來於是開始在台灣制度層面出現改變的軌跡。

Mark和所屬團隊的行動不只於此,陸續將相關議題討論陳述給電視媒體;2017年台灣首次提出國家執行兒童權利公約報告,接受國際兒童權利委員審查,也提交非政府組織平行報告讓國際專家了解。一連串行動經驗充分體現,「讓孩子不但能活著,也能有未來」的願景。

Mark在專講中一開始提到:「要讓世界變得不一樣,至少可以做到兩件事情,其一是不要讓世界改變自己;其二是不要讓自己變得對世界冷漠。如果漠不關心,這個世界只會更糟糕。」他也透過自身經驗回答:「或許誰的世界因你而改變?」著實成為值得青少年學習的楷模,也彰顯領袖培力工作坊希望帶給青少年的正向影響力。

聽完Mark精彩、富有生命力的專講,緊接著,由陳研發長、施專員帶領兩位學員,一起從自身關注的議題出發,透過蒐集資料、彙整、分析資料,了解相關領域的重要知識。由於前次工作坊大家票選最想關注「流浪貓狗」的議題,本次即針對該議題進行討論。我們提供三個動保常見的關鍵字──繁殖場、TNR、領養代替購買,讓學員各挑一個關鍵詞,透過手機、平板,上網查詢資料,並將資料彙整後,用彩色筆寫在海報上。只見學員,很快就找到相關資料,透過與陳研發長、施專員一對一討論後,順利完成任務。

一位領袖往往並非通才、百科全書,而是願意蒐集、關注各項議題,並用心看待每筆重要資料,他們會花時間彙整多元資料,加以分析、提煉,了解複雜問題背後的具體成因、類別,並據此思辨、規劃妥適行動策略、方法、工具。本工作坊作為培力場域,就是希望讓青少年體驗這個過程,並肯定自己有能力參與且順利完成,未來在日常生活中,更能帶著這樣的能力,處理自己遇到的問題,最終一步步透過與他人的合作,達到理想的目標。

我要捐款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