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動為「拒學少年轉自學到自立實踐指南:量身打造青少年生涯發展系列工作坊」第二場次:如何透過特殊選才與學習歷程檔案到自立發展。青立會與Only實驗教育創辦人──蕭典義攜手舉辦一系列青少年生涯發展工作坊, 緩解高中職生面臨的升學與求職難題。延續陪伴拒學生轉自學自立發展的主軸,本場次囊括108課綱、學習歷程檔案、自主學習計畫及拒學生案例分享等主題。
講師群包括Only實驗教育創辦人 蕭典義、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秘書長 李昭瑢、1111學生職涯發展顧問 陳坤平、Only實驗教育自學生 林佩蓁,以及青立會研發長 陳旺德,工作坊內容扎實,從理論到實務,深入剖析如何引導孩子找到學習動力,進而實現終身學習與自立發展。青立會期冀透過青少年生涯發展工作坊建構一個互相協力、共好的社群。
破解108課綱:不僅拔尖還要扶弱
李昭瑢秘書長指出,在少子化的衝擊下,台灣教育面臨重大轉變。新生兒人數降至13萬,加上城鄉差距擴大,使得教育資源分配更顯重要。她強調,108課綱最重要的精神在於「終身學習」,不只是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動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孩子學會釣魚還不夠,第一步要先讓他們喜歡吃魚,也就是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並將所學落實到生活中,看到自己對家庭、社區、社會的改變,從實際參與中獲得成就感。「以前老師是投手,現在變成學生是投手。」她進一步指出,教育已經從老師主導的「怎麼教」轉變為學生主導的「怎麼學」,讓學習融入生活,才能精熟運用。
與 AI 協作製作學習歷程檔案:點燃孩子心中的火花
陳坤平顧問提出,許多學生對學習檔案感到壓力的原因在於缺乏明確目標與方法。他指出,「學習檔案不是負擔,而是展現自我特色的舞台。」例如,他曾遇過學生在疫情期間決定自製血氧機,寫成一份完成度很高的學習檔案,從生活的大小事開始,激起學習的動機。
以及,製作一份優秀的學習歷程檔案可以依據「SMART法則」來執行:明確、特定的項目(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落地(Achievable)、與學習相關(Relevant)、列出時間進度(Time-based)。
陳坤平帶領學員們與AI工具協作,以及在教學現場該如何引導學生運用AI製作學習歷程檔案,如ChatGPT可用來生成計畫大綱,Gama幫助製作簡報,Perplexity則可輔助學生探索學術資源。他認為,教育不只是「桶的裝滿」,更是「火的點燃」,教師的角色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內在動力,讓他們透過工具與計畫展現真正的學習價值。
拒學與地方創生結合:便利商店、菜市場都是學習場域
Only實驗教育創辦人蕭典義專注於拒學生輔導,他特別強調「三順一彈性原則」,三順指的是:順其自然、順性發展(適性揚才),順勢而為,一彈性則是根據學生的個別需求靈活調整教育方式。蕭典義感嘆,陪伴拒學生就像放風箏,既要給予支持也要適時放手,幫助他們從內在需求出發,逐步建立生活與學習的動力。
「拒學生最好是結合地方資源。」他提倡「無圍牆學校」的概念,讓便利商店、菜市場都成為18學群生涯探索的場所,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學習與成長,最終達到「養活自己的人生」的目標。
針對自學轉銜的時機,蕭老師建議國中後期是較適合的階段,但前提是家長要具備心理輔導知能。他強調,自學不是單純的教育選擇,而是一份「人生創業計畫書」,需要家庭、學校及社會資源的共同協助。
自學生經驗分享:5年拒學轉自學到自立之路
Only實驗教育的林佩蓁同學分享她從拒學到自立的心路歷程。她提到,國中時因人際關係與自信心低落等因素而拒學,因為沒有去學校,感到罪惡感,甚至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得到快樂」。而後在學校輔導老師的引介之下,她接觸到Only實驗教育,從興趣探索牌卡出發,一步步摸索出前進的方向。
她透過參與台中市社會局的女兒館專案,學習專案管理的方法,逐漸建立起自信與行動力。而代表自學生參加公視的「青春發言人計畫」更是一大轉捩點,佩蓁說道,那是她第一次自己搭高鐵到台北,錄製結束後在主持人的鼓勵和肯定之下,「讓我覺得我有力量改變自己。」
拒學不是拒絕學習,而是拒絕去學校,只要找到興趣所在,也能重新點燃拒學孩子心中的對於學習的熱情。佩蓁在報告的最後分享「擁有希望,就擁有改變未來的能力。」佩蓁現在經常受邀到全台各地分享她的故事,在鼓舞更多人之外,還能獲得經濟報酬,在實現自立的路上持續邁進。
輔導自立青年的實務經驗分享:自立非獨力,串連社區資源接住青少年
場次的最後,青立會研發長陳旺德分享了青立會及中華育幼兒童關懷協會輔導自立青少年的實務經驗。他破除了大眾對「自立等於獨力」的迷思,並呼應蕭典義創辦人提出的理念,強調將拒學生與地方資源結合,為青少年編織一張社會關係保護網。
陳旺德研發長帶領學員認識青立會開發的「青少年自立手冊」,這套教材從自立青年的真實生活困境出發,以四大支柱、十五門課程為基礎,全面涵蓋經濟自立、社區資源運用及自我發展等面向。面對嚴峻的拒學問題和自立議題,青立會串接起家長、教育工作者、社福單位及學校等多方資源,致力為兒少賦權。
深入了解自立資源 建立共好社群
本次專講的與會者包含教育工作者、家長、助人工作者,以及關心拒學議題的一般民眾。工作坊結束後的回饋問卷顯示,與會者對講師的滿意度達到100%,充分肯定了工作坊在議題設定與講師陣容的安排。
學員們普遍表示獲益良多,對拒學議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一位新北市的社工分享:「後悔沒有早點聽到這場講座」;另一位學員表示「對心理輔導有更多瞭解」;更有人願意從自身做起,希望「成為孩子的貴人」。在AI協作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主題演講後,學員不僅掌握了AI工具,也表達願意「嘗試用AI在學習與工作上」。在資源和教材方面,本會收到諸多正面回應,包括「很願意使用青立會提供的資源」、「了解很好很多的資源,更佩服與支持,加油!」
作為「量身打造青少年生涯發展系列工作坊」的第二場次,本次專講延續第一場次的拒學議題,提供更具體的實踐方向與解方。李昭瑢秘書長從108課綱的學校教育體制出發,闡述素養導向與終身學習的內涵;陳坤平顧問帶領學員體驗AI實作,讓大家親身感受如何以興趣為核心,協助孩子製作學習檔案;Only實驗教育創辦人蕭典義與自學生林佩蓁,透過演講和經驗分享,展現了從拒學轉自學到自立的「就學力」,說明拒學生如何開創自己的人生;最後由青立會研發長陳旺德介紹陪伴青少年邁向自立的實務工作。透過精心的課程規劃,引導學員從理解到實作,串聯各方資源,共同建立互助社群。
✨本場次課程簡報
✨本場次活動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