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活動報導】青立會 x Only實驗教育 自立照護專訓 03

青立會與Only實驗教育攜手 助力拒學生自主學習與自立實踐

蕭典義講師分享陪伴拒學生自身作法 家長拍照SWOT分析法簡報 李昭蓉講師講述素養教育意涵 參與老師向講師詢問如何引導拒學生問題 佩蓁分享親身經歷及人生貴人 學員實際操作牌卡 黃仕親講師講述學習歷程檔案製作技巧 家長向荒是親講師詢問問題 青立會陳旺德研發長分享社福資源及自立意涵 全體合照

青立會與Only實驗教育攜手舉辦的「拒學少年轉自學到自立實踐指南:量身打造青少年生涯發展系列工作坊」第三場圓滿落幕!本次主題聚焦於如何透過特殊選才與學習歷程檔案,引導青少年邁向自立發展,為高中職學生面臨的升學與求職挑戰提供實用指引。

活動延續拒學生轉向自主學習與自立發展的主軸,內容涵蓋108課綱、學習歷程檔案、自主學習計畫、拒學生案例分享,以及師長和家庭教育資源的多元探討。講師陣容堅強,包括Only實驗教育創辦人蕭典義、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秘書長李昭瑢、47雲端輔導室創辦人黃仕親、Only實驗教育自學生林佩蓁,以及青立會研發長陳旺德。講師群結合實務經驗與專業知識,深入解析素養教育的核心原則,並分享學習歷程檔案的實際操作技巧,啟發師長與學生如何找到學習動力,實現終身學習與自立發展。

作為教育與社福的橋樑,青立會透過這系列工作坊連結更多資源進入家庭與學校,幫助師長看見青少年更多的可能性。未來,青立會將持續推動青少年自立教育,期望打造一個互助共好的資源網絡,促進每位青少年都能正向自立!

108課綱素養導向教育:從教育、家庭觀念改變開始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秘書長李昭瑢在講座中開宗明義指出,面對科技快速發展與知識不斷汰換的時代,108課綱的核心目標在於培養「懂得經營自己學習的學生」。她強調,透過素養教育,學生能發展系統性思考,將生活經驗與所學知識緊密連結,並學習以分組合作的方式傾聽他人觀點、清晰表達自己的論述。

李秘書長指出,要讓學生具備系統性思考能力,師長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例如,以學生感興趣的主題作為研究專案的核心,鼓勵他們主動尋找資料、釐清概念,並在小組中分享各自的見解。透過這樣的過程,學生不僅有機會「教別人」,也能在合作中培養共學精神與團隊合作的素養。

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讓學習不再侷限於課本知識,而是成為探索世界、理解生活的過程。她強調,師長的角色應從「教導者」轉型為「引導者」,鼓勵學生發掘自己的學習興趣與動力,從而在未來的多變環境中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競爭力。

這場演講讓參與者深刻認識到,108課綱的推行不僅是教育政策的革新,更是面向未來社會需求的轉型挑戰,師生攜手共創的新教育模式,將成為學生面對未來的強大支柱。

大學教授的視角剖析學習歷程檔案實戰技巧

47雲端輔導室創辦人黃仕親老師指出,許多拒學生的困難集中在人際關係、學校適應和教育方式等問題上。在活動中,黃老師透過多個案例,剖析拒學生的挑戰,並從大學教授審核申請資料的角度,為師長提供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實用技巧。

黃老師指出,師長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中扮演關鍵角色,不僅要協助學生從日常生活的興趣中挖掘適合的學群或科系,更要引導他們明確規劃自主學習的方向。他強調,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並非一蹴可幾,而是建立在長期累積的自主學習基礎上,並需有系統地記錄與串聯完整的學習過程。如此一來,大學教授才能透過學習歷程檔案,從多元活動中洞見學生的學習潛力、適學性及學習積極態度。

他也分享自主學習的四大關鍵步驟:從解決問題開始、拆解步驟執行、在過程中持續優化、最後以覆盤方式總結歸納。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編纂,黃老師提醒要注意格式統一、簡潔明瞭、避免抄襲、不使用浮水印、並將內容控制在十頁內,同時設置清晰且具吸引力的標題。

最後,黃老師熱情推薦他的YouTube頻道,提供更多高中生升學時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詳細指導,幫助學生更有信心地迎接升學挑戰。

Only實驗教育:拒學生陪伴與自學生支持的實踐分享

在活動中,Only實驗教育創辦人蕭典義以豐富的實務經驗,分享如何有效陪伴拒學生與支持自學生的教育策略。他提出與自學生的「約法三章」:不自傷和傷人、做自己愛自己、不犯法,並強調在教育過程中建立信任的重要性。「如果大人做錯了,就應該向孩子道歉,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成長。」

蕭老師認為,拒學生的陪伴就像放風箏,既要給予支持,也需適時放手。他特別提到「三順一彈性原則」:順其自然、順性發展(適性揚才)、順勢而為,以及根據學生個別需求量身訂做靈活的教育方式。他指出,教育者的責任不僅是等待孩子的成長,更要善於發現他們的優勢並創造機會,幫助學生從內在需求出發,逐步建立學習與生活的動力。

針對自學生的支持,他引用了SWOT分析法,強調教育過程應專注於找到學生的優勢、擱置劣勢、創造機會、避開威脅,並結合杜威教育理念,讓「生活即教育、學校即社會」。此外,他倡導「無圍牆學校」的概念,結合地方資源如便利商店、菜市場等,成為學生探索18學群職涯的真實學習場域,幫助他們在生活中學習,最終實現「養活自己的人生」。

在面對自學轉銜的挑戰時,蕭老師建議國中後期是一個適宜的時機,但家長需具備心理輔導知能。他進一步將教育視為一份「人生創業計畫書」,強調自學並非單一教育選擇,而是家庭、學校及社會資源共同合作的成果。

最後,蕭老師運用市場行銷中的STP與4P模型,指出教育者應依學生需求細分支持策略(細分市場、目標市場、市場定位),並結合產品、價格、通路、推廣的原則,設計符合學生需求的學習資源與成長機會,讓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並實現自立。

這場講座讓在場的教育者與家長們深刻體會到,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學生內在需求的理解與支持,以及對其未來成長的長期陪伴與引導。

佩蓁同學的心路歷程:從拒學到自立的成長故事

Only實驗教育陪伴支持的林佩蓁同學分享自身從拒學到自立的心路歷程,這不僅是她個人的故事,更是體現許多拒學生的共同經歷。

佩蓁回憶起當初接受到的言語傷害:「你可以參加籃球賽,不能來上課?」、「你可以參加NGO辦的活動,為什麼不能去學校?」這些話語讓她感到自己不被認同,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值得擁有快樂和成功。她一直催眠自己沒去學校生活是錯誤的選擇,直到重返學校後與同學的衝突讓她意識到,原來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樣,還是有很多人討厭她。

那是一段痛苦自我困惑又無助的時期,直到她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們,包括推薦她Only實驗機構的南投旭光高中輔導老師劉品希、鹽光社會福利協會主日老師、彰化築夢人職涯探索計畫的社工及農場老闆、公視「青春發言人」節目,以及Only實驗教育創辦人蕭典義老師。這些支持系統成為她自我探索和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來源,使她意識到自學並不意味著孤立,反而可以成為改善與家人關係、尋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

佩蓁開始嘗試自學,發現這不僅幫助她提高學習興趣,還能通過自學賺取收入,改善她與家人的關係。她過去對自己過於苛責,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錯誤的,合理化別人對自己的苛責及誤解,但通過學會肯定自己,她開始不再對自己這麼嚴苛。她了解到,擁有希望就是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這一認識的改變,讓她開始真實看見自己,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並不再否定自己的選擇。

佩蓁分享她的成長與改變:感謝Only實驗教育的老師們不會在她排毒期時強迫她參與團體課程,她也不再對自己那麼苛刻,開始看到自己的成長和狀態。她認知到,學會放下過去的自我否定,才能真正擁有改變未來的能力。她學會了自我接納,這種轉變不僅促進了她的學習,也改善了她與家人的關係。

這段心路歷程讓在場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深受觸動,提醒我們教育的真諦在於陪伴,而非強制;在於引導,而非教導。Only實驗教育提供的不僅是課業上的幫助,更是精神上的支持,使每個拒學生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走向自立與希望。

輔導自立青年的實務經驗分享:自立非獨力,串連社區資源接住青少年

活動壓軸,青立會研發長陳旺德分享了青立會及中華育幼兒童關懷協會輔導自立青少年的實務經驗。他打破了大眾對「自立等於獨力」的迷思,並與Only實驗教育的蕭典義創辦人理念呼應,強調將弱勢學生與家庭、社會福利機構、教育資源、心理諮商所及地方資源結合,為青少年編織一張全面的社會支持網。

旺德研發長帶領學員認識青立會開發的「青少年自立手冊」。這套教材以自立青少年的真實生活困境為基礎,涵蓋四大支柱和十五門課程,全面探索經濟自立、社區資源運用與自我發展等面向。通過實際操作兩篇自立手冊——租屋找房篇和職涯發展篇,向師長詳細介紹為青少年在自立階段面臨的各種挑戰提供具體解決方法。

青立會目標是建立一個橫向連結的社會支持網,包括社會福利單位、心理諮商機構、企業、社政及教育單位,來支援學習困難和生活艱困的青少年。這一連結不僅幫助青少年在學習和生活中尋找到穩定支持,也促進他們與外界建立緊密的社會網絡,讓自立不再是單打獨鬥的孤立選擇,而是融入社會支持系統的積極成就。

第三場圓滿落幕:多方視角共探拒學青少年的陪伴與支持

本次專講吸引了教育工作者、家長、助人工作者以及關心拒學生議題的研究生參與。工作坊結束後的回饋問卷顯示,與會者對講師的滿意度高達100%,充分肯定了工作坊在議題設定和講師陣容上的周全安排。

學員普遍表示獲益良多,並開始以拒學生的角度思考如何提供協助與陪伴。許多與會者的回饋令人印象深刻,如:「我會開始主動了解小孩的心理」、「學會看到孩子的優勢」、「拒學青少年其實比我們想像的面對更大的壓力,畢竟在環境尚未非常開放的時候,他們要面對師長們所認為不去學校的不良行為,對自己很沒有自信,在探索自我的同時,建立更多的自信心。」

此外,一些家長對自學系統有了更多認識,提到:「對於自學架構更加清楚」、「會努力加強自己開發並連結資源的能力」。而參與的師長們也給予青立會高度肯定:「沒想到有這麼好的單位,我以後一定會常常來參加課程。之前因為不知道,作為家長我焦慮了很久。」

作為「量身打造青少年生涯發展系列工作坊」的第三場活動,本次專講延續了拒學議題的探討,進一步深度剖析學習歷程檔案製作的技巧及自學期程的設計,為與會者提供實用且啟發性的內容,讓更多拒學青少年獲得理解與支持的希望。

本場次課程簡報

本場次活動影片

我要捐款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