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在一次次的迷惘裡,堅信自己/ 嘎嘎

在法庭上與許久不見的爸爸見面,看見他滿頭白髮、滿臉滄桑,穿著濕漉漉的公司背心以及雨鞋,心中百感交集...

嘎嘎與繼母在勵志中學懇親照片 嘎嘎與爸爸破冰後一起搞怪 嘎嘎第二次感化回來後跟阿嬤拍的照片 創業手搖飲店,試營運當天 身體力行,回饋給社會需要幫助的人

「少年/少女○○○,移送彰化少年輔育院。」多少人聽到這句話宛如判處死刑,因為這句話代表將失去一至三年不等的自由,可對當時的我來說,彷彿是種另類的解脫,帶我從每天躲藏、小心翼翼的生活中脫離。然而,那時叛逆的我,在法庭上與許久不見的爸爸見面,看著他滿頭白髮、滿臉滄桑,穿著濕漉漉的公司背心,腳踩橡膠雨鞋,心中百感交集,我心中深知,爸爸一定是忙到一半為了我,放下手中的工作趕來,這個景象就像昨日才發生一般,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從此之後,我將這個畫面放在心裡警惕自己:這是最愛妳的人,也是自己最愛的父親,絕不能再重蹈覆轍,讓他更加失望、難過。

記得我說過進去少輔院對我來說是解脫嗎?但事實證明,那不是解脫,而是進入另一個更加折磨我的困境中,無法避免,也無法逃避;在那我才懂得何謂「人性」,也許是在外被保護得太好,就像「白蓮花」般的單純,而曾經卻有人用「白蓮花」的另一個意思來形容我,在此同時,這也是我困境的開端。

在少輔院(現為法務部矯正署勵志中學)那種封閉空間,每天只有學習這個行程,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理當不會有什麼壓力,可那時我卻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外面的社會中,我面臨的可能是芝麻小事,但在那種空間對我來說,卻是每天擔心受怕的來源,這些源自於我擔任「班級服務員」開始。我深知比自己能力好的同學比比皆是,一定會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出現,可能看到這會有人說:「這又沒什麼,何必在意別人說什麼呢?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了」諸如此類的話,當時的我也一直這樣跟自己說,當然,對自己說的話一定會更加苛刻,但礙於對自己職位的責任,令我不得不去在意,而「班級服務員」顧名思義,就是「為班級服務的同學」,那些不一樣的聲音卻是來自於班上同學,可想而知,當時的我,其實很辛苦。

回想那時有一次,我努力很久寫得閱讀心得,在教導員在全班同學面前宣布我得全院第一時,我不敢相信,因為我沒想過會得名次,只抱持試一試的心態、沒抱持任何希望,不過那時班上卻有同學說:「她為什麼可以得第一?」當時若你問我的話,我也只能回答說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那是我在每天忙碌的日子裡,拼湊零碎時間努力的成果,為何我不能得到我該獲得的獎勵呢?其實當時挺難過的,即便我知道她們對我一直有很多的微詞,但我沒想過竟然會連「閱讀心得拿了名次」也會有問題…在那個空間中,所有莫名其妙的小事,都會被她們當作武器來攻擊、詆毀不順她們意的人。

記得有次我在班級講台與她們爭論,那陣子我的情緒本就因她們的關係壓抑了很久,加上她們咄咄逼人,我不得不承認那時候,有好多畫面從我腦海中一閃而過,像是跑下講台揪著她們的頭髮,或是衝下去打她們幾巴掌、揍她們幾拳,以此來發洩我的不滿,但一向衝動的我並沒有讓腦袋中的畫面化為實際的行動,我反而是跑出那使我窒息的空間,到隔壁教室獨自崩潰。我很生氣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明明大家都是因為在外面做錯事才會來到這裡,為何要一直針對、攻擊我?同時我也在想,明明在外面的我,個性不是這麼軟弱無能,在這個時候卻選擇逃跑,是因為什麼?是礙於班級服務員的身分嗎?還是因為不想跟自己的刑期過不去?冷靜過後,我想主要的核心因素應該是,如果我真的因為自己情緒失控做出傷害他人的事,將會失去家人來面會我的機會,同時也會令那些在乎我的人失望,讓他們認為我沒有什麼進步,因此我默默忍下那些委屈。

我也因為被這些瑣事一而再、再而三的傷害,內心被磨到非常脆弱,每天晚上讀書到半夜十二點後,都會自己跑上床躲在被窩裡偷哭,因為我覺得,她們越打擊我,我越不能在她們面前表現出任何情緒,即便我很受傷、很害怕。我想這些可能和我倔強的個性有關,我變得非常抗拒任何人給我的援助,甚至很不相信那些靠近我的人,我擔心他們是否另有所圖;就像隻刺蝟般,我會在感到危險時,產生自我保護意識。整個過程較為特別的收穫是,我對老師、心理師,甚至是社工這些從業人員的看法有些許改觀,曾經的我認為他們都是領著薪水卻不認真做事的人,可在輔育院時,他們就像黑暗之中照亮我一部份的光,不厭其煩的將我防衛自己的盔甲一層層卸下,使我願意與他們透露內心深處的想法,願意丟棄原本的成見去相信他們;也是他們陪伴我將脆弱的內心一針針縫補起來。後來,我成功考上大學,也離不開他們的幫助,所以我想稱他們為「天使」也不為過吧!

在這一大段經歷中,幫助過我的人非常的多,對我影響至深的有三位:首先是CCSA劉秀蘭社工師。我原本對社工非常有成見,不是說我遇到的每位社工都不好,也是有些很關心我,其中一位則是秀蘭社工。記得第一次見面時,是我在少觀所的時候,聽爸爸說,那時候他很生氣,因為他覺得這個社工很兩光,我都進去關了一段時間,她才出現要找我,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她接到我的案子時,是我還在關的時候,她不是不早點出現,而是那時候的她才知道我。

第一次開庭時,秀蘭社工幫我跟法官說請再給我一個機會,她會陪著我一起努力,我心想這個社工是不是沒有跟上一位社工打聽過我的脾性?怎麼會如此信誓旦旦的認為我會跟她一起努力?爾後,我也不出所料,跟秀蘭社工玩著你追我跑的遊戲。就像有次在醫院,我去找我朋友,而她剛好跟我找的人是同一位,一走進病房後看見她,我拔腿就跑,她也看見我,一直奪命連環 CALL,還追著我往下跑。

我如此躲她,她從不曾放棄我,反而更加關心我,無論是我的身體狀況,亦或是我各方面的狀態,每次見面她都用一種非常溫暖的語氣跟我說:「嘎嘎,我們一起加油吧!」我想,在怎樣封閉的心都會被她的溫暖撬開吧?我也打從心裡佩服她那用不完的耐心以及無論如何都絕不輕言放棄的毅力。在少輔院期間,她對我的關心依舊沒落下,常常寫信鼓勵我、寄書給我,也會跟法院申請要來看我。出院後,她對我的關心依然不變,是她讓我知道,原來也會有陌生人,願意付出所有心力無條件來愛我,原來也會有人不要求任何代價,發自內心陪伴在我左右、帶我一起成長;因為她的關係讓我現在有能力,也會做些回饋社會的事,幫助更多人。

第二位,是少輔院的康瑞珠教導員,她陪著我一起度過每天擔心、害怕的日子,也是因為她鼓勵我留下考大學,我才有辦法提升學歷,畢竟對討厭讀書的我來說,大學跟我就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但因為有她,我成功當上大學生,過上不同於以往的生活,體驗到原來大學是多麼有趣的地方,也是因為她,我才知道原來我是有能力的人,找到了自身的價值,不再那麼自卑。

最後一位,是少輔院的賈千泰心理師,他和教導員一樣,一起陪我度過在少輔院的日子,千泰心理師對我的心靈成長有非常大的幫助,是因為他和教導員的開導,使得我內心越來越茁壯,克服一直以來的恐懼,不再因為情緒而迷失自己;他跟燈塔似的,在前方替我將黑暗照散開來,讓我在這茫茫大海中找到正確的道路。非常慶幸有他們陪著我成長,讓我少走了許多彎路。

最後,我想跟他們說:「謝謝有你們,因為有你們的幫忙,才有現在的我,使得我不再迷茫,我也相信,你們會繼續用自己的專業與能力,去溫暖那些和我一樣需要幫助的小孩,而我也會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將這份大愛繼續傳承下去,辛苦你們了,我們一起努力吧!」。

看到這裡,你們應該很好奇為何我想分享這一段過往吧?因為我從國中開始進出少觀所、少輔院,來來回回無數次,每一次出所、出院後,扭著頭又回到吸毒、打架樣樣來的生活,為什麼外表看似純潔無害、家境不錯、家裡背景單純的我,怎麼會做出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呢?

我是個外表看似堅強,但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小孩,而我所生長的環境恰恰是讓我更沒安全感的重組家庭。我的媽媽和妹妹都和我沒有血緣關係,那時的我總覺得家裡沒有溫暖,家裡人只愛妹妹,所有的東西只有她有,所以我心想著——不如就去找有溫暖的地方吧!我開始跟外面的朋友廝混,常常出現在警察局等爸爸來領走我,這對正常家庭來說不會出現的場景,對我們家來說卻是常態;從家裡再跑走對我來說更是家常便飯,能想像嗎?我可以從二樓外牆爬到一樓,只為了「不想在家,因為感覺這個家沒有我的位置」。現在想想,我這輩子應該是蜘蛛人投胎來的吧…。

那時候我所做的總總荒唐之事,對我來說根本沒什麼,甚至曾跟父母說:「你們就盡量通報我是失蹤人口,反正警察抓到我,你們也是要來警局帶我回家,丟臉的是你們,跟我沒關係」,還曾跟媽媽說:「妳又不是我親生媽媽,憑什麼管我?」回頭想想,那時候的他們,是因為擔心我、關心我才會做出這些事,而我卻不知悔改,一再的用言語及荒唐行徑傷害他們,直到我最後一次進到少輔院,經歷過排擠和巨大的心理壓裡後才發現,「家人」是極其重要的存在,出事了,只有家人願意替你解決自己無法解決的事,也只有他們會放下過去那些傷害,繼續愛著你,給你一次又一次改過的機會。

剛出院的我,正就讀大學,偶爾跟著爸爸去工地巡視,和之前很多朋友斷了聯繫,開始新的生活。現在的我,雖然大學暫時休學,但我有了屬於自己的副業,與連鎖品牌加盟飲料店;在此,我的肚子也孕育了一個小生命,會不會覺得我過的順遂呢?其實不然,因為曾經剛出院的我,在學校走到哪都被貼標籤——大一剛開學時都要上台自我介紹,而輪到我上台時,老師都會問我是哪間高中畢業的,我都會說:「我是從勵志中學用同等學歷考進來的。」他們當然一頭霧水,以為我是北部人。你們是不是會覺得就照他的話接下去就好了呢?這樣也不會有貼標籤的問題出現,但當時的我並沒有這麼做,反而是坦然地跟他們說:「勵志中學就是彰化少年輔育院」。我認為世界上沒有所謂的聖人,每個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都會犯錯,但只要有心改變,之前經歷過什麼都沒關係。

這次回來,我也不再像曾經那樣只想逃離那個「似乎沒有我容身之處的家」;現在的我和爸爸相處就像好兄弟一般,什麼都能聊,我也願意和他分享我在外面所碰到的大小事,也不再因為台語不流暢而缺少對阿嬤的陪伴。當有連假假期時,我也喜歡和家人一起出外踏青去露營,我變得很喜歡在家裡跟他們相處的時光,也是當我將鎖緊的心房打開以後,才發現其實他們一直都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愛著我,也感受到「什麼是家的溫暖」。

若你問我,後悔嗎?我會非常肯定的跟你說:「我並不後悔」。

因為人生中沒有這麼多「如果」,如果我當初怎樣,現在是不是就不會這樣?那些其實都是自己所選擇的,而恰好世間上並沒有所謂的後悔藥,我們唯一要做的是,從經驗中學習,才不枉費你所多繞的這些彎路。就拿我來說,在我擔任班級服務員時,所面對的那些冷嘲熱諷、言語攻擊甚至那些排擠,我學會不將每句話都聽進心裡,而是過濾那些對我不好的話語,遭受排擠時,學會獨處,甚至靜下心來學習課業、專心將班級事務處理好;也因為這些事情的發生,我不再抱持固有的想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因為這一次進去少輔院後,得到很多人的幫助,我的心也越發柔軟,並且收起刺蝟般的盔甲,變得願意敞開心房面對家人、身邊親近的人以及師長們。

我始終覺得「有失才有得」這句話很適合我,我失去了自由,但卻得到相比許多同年齡人都不曾體驗到的經歷,而我在這期間心靈也成長了不少,使讓我和家人的關係破冰,甚至更上一層樓,你說我會後悔嗎?

我不會想將過去的通通抹掉,因為那些都將化作滋養我的養分;而使我難過的事,也不再被我鎖於內心深處,因為當我撰寫出這篇文章時,在一次次回想中,發現心靈已不再被它控制,雖然必定會難過,但波動不再那麼大,而我也學著透過寫文章的方式,與過去那些恐懼的情緒好好道別。

藉著這篇文章我想表達的是:「在意別人的想法固然是好,因為我們會想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從而去改進、增進自己;但倘若別人用貶低你來成就他,這種話語聽聽就好,不要往心裡去,因為我們是為了自我成長呀,不是要讓他人有機會利用我們的善良來傷害我們自己。我們可以將難過化為前進的養分,如同大樹一般,需要肥料來灌溉,使它越發茁壯,而我們也是一樣,只要保持善良,未來總會有美好的事物可期。我也會在未來持續加油,利用自己所能及的力量,向那些需要援助的人伸出援手,希望你/妳繼續加油,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更多人,一起奔向更好的未來,一起加油吧陌生人,共勉之」。

我要捐款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