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要成為誰?自己決定!/ 本命

在大家眼裡可能從未走偏已是莫大的恩寵,但我一直自詡要成為一個讓自己也欣賞的人。

幼年時的本命 在育幼院長大的本命 CCSA秀蘭社工師及謝社工參加本命的高中畢業典禮 現在的本命

如果你問我,目前人生最自豪的事是什麼?就是我能活成現在這個樣子。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一句話:「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我認為,那個過去的我,永遠無法被真正治癒。我們永遠回不到過去,或改寫自己的原廠設定,而那被扎根在淺意識裡受傷的孩子,雖然治癒不了,但我們能學著看見他、照顧他、善待他、並且擁抱他,把那些一件件改寫不了的創傷事件,轉化成一道道人生的光與動能。

童年的我,沒有固定的家人,彷彿是沒人要的小孩,總覺得自己是不該存在的錯誤及不被愛的個體;人生經歷幾次創傷,沒有人發現或關心,多少個滿腹委屈的夜晚,也無處訴說…。一路以來命的多舛,即使生活環境充滿各種不順遂和打擊,我一直堅持努力讓自己能成為一個好人、乖小孩。在大家眼裡可能從未走偏已是莫大的恩寵,但我一直自詡要成為一個讓自己也欣賞的人,所以我一直好努力好努力,即便沒人看到、沒人肯定,即使多次嘗試放棄生命,卻從未想過放棄那個想成為的自己。

我應該把這些經歷當作是我的禮物,讓它們轉化成有價值的存在,這就是我存在的意義和使命。我應該更專注在我能為他人創造的價值上,而不是我自己世界的對與錯;我想為他人創造的價值而驅動,而不是被自己的感受給制約,尤其是恐懼。我對自己說:「幸福受是你給自己的,價值是你能給別人的。」恐懼大多是人類想像出來的幌子,它根本未必會真實存在;花心力在我能給別人照亮的光,而不是我只能給自己泯滅火苗的幌子。

回想起那些顛沛流離、那些黑暗又危險的經歷,雖然驚險,但很幸運的,我還能活著…,還能活成現在這個樣子。有句話說:「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我一直都努力奔跑著,但那些羈絆一直阻礙著我,在我的人生遇上一些顛波時,這些羈絆便會使我停滯不前,我得搞清楚,它們究竟是什麼。對我來說,人生就是不斷拾起又放下的過程,而真正的成長,是學會放下。隨著年歲漸長,經歷越多,我們不自覺會讓人生包袱越來越重,讓自己越來越難前行,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如何放下那些我們不該緊握的東西,我們的人生才能越走越順。

我是誰…

小時候的我,從來沒有過真正的家…從有記憶以來,就是在一個寄養家庭中長大的。

一直以來沒有愛我的家人、沒有自己的房間,童年最渴望母愛的那些時光,我卻完全沒有和母親好好相處的機會,我對母親的愛,充滿的渴望,卻同時參雜許多恐懼、疑問和不理解;父親,則是從來都沒見過,至今對我來說,都是陌生人般的存在。他長什麼樣子呢?他是個怎麼樣的人呢?他知道他有個兒子嗎?我甚至不知道,他,還活著嗎?

我 是怎樣長大的?

顛沛流離的童年,如何成就了現在的我?沒有太多照片、沒有家人共享的甜蜜回憶。

逐漸解開過去的結,終於看清是什麼困住了我,在我的記憶中,在別人訴說的畫面裡,拼湊出我的童年面貌,終於找到那有如黑洞般的根源,也逐漸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更希望寫下的是一股陪伴的力量,陪伴每一個孤獨且受傷的靈魂。面對心中的黑暗不容易,但或許我們可以一起學習面對、一起練習放下,一起學著擁抱那一個曾經受傷的自己,然後再一起努力成為自己欣賞的那種人。

最初的依附 一輩子的追尋

不被祝福的出生,最初的記憶不是媽媽,那一刻,我終於解開人生很多困惑,我終於明白知道了,為什麼我會這樣顛沛流離,原來我是這樣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啊!

等長大之後才知道,原來我小時候住的那個家不是我的家,也開始好奇是在何種因緣際會下去寄養家庭的?起初我以為我是被討厭的小孩而已,但我開始對我自己身世好奇,於是開始尋找及探索我的親人在哪裡。

可是在沒有任何的線索情況下,就先面對寄養家庭的養父斷絕親子關係,也導致差一點必須離開台灣,逼不得已提早開始找親人。在這過程中又是一段令人難過的生活及痛苦,不過過程中還是慢慢地知道自己的身世,也了解為何我會到寄養家庭——原來當初親生媽媽跟養父有一段感情,而養父也誤以為我是他的親生兒子才接受我。

或許媽媽當時正在經歷著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使得她無法正常健康的養育我。而我,出生在不被祝福、不被期待的生命之初,彷彿成了我既定的生命腳本,我就是個不應該存在的個體、我的存在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我是不被愛的存在…,於是在自我接納的這條路上,我花了很長很長的時間。

最初那個被愛的記憶,都會成為一輩子的渴望和追尋,即便長大了都還是會一直想起。小時候的依附感是很強的,尤其當小朋友還認不清這個世界,不知道什麼是家人,一旦記得了,就會在心裡一直記得她。回憶最可怕的是,即便畫面是模糊的,很多細節也不記得了,但我們會清楚記得當時的體驗,彷彿深刻烙印在細胞裡,十分清晰。

我的家不是我的家 

在被嫌棄的眼神中,我經歷的是或逃或躲的童年。

有記憶以來我在養父家的生活環境就是廁所、洗手台及冰冷的磁磚,而我的三餐也都只靠牙膏、地下水來維生。在廁所裡面不是餓昏就是被突如其來的熱水燙醒,有時候需要出去當他們的出氣筒來發洩不好的心情,令我最害怕的出氣方式就是拿剪刀剪我的手指頭,每當剪一次我都會害怕的躲在角落顫抖的哭泣,那有時候會有想結束生命的念頭。

就學期間在學校被當成異類看待,主要是我的穿搭都是不合身體的衣服,都是穿破爛的長毛大衣,身上多處傷口不想被看到,只要被看到了老師打電話回家關心,我就要去養父店門口罰跪,直到店裡收攤為止。有時候在家門口罰跪,附近鄰居都會問說這小孩為什麼會被罰跪,養父都只說我不乖,當下想求救但沒人願意相信。

直到有一天中午我因為太餓了走不動了,就躲在學校很少人會經過的樓梯間休息一下,結果老師經過看到我之後,就積極的關心我怎麼了,但我還是不敢說實話,老師要我去她班級裡坐時,我當場暈倒了,於是老師就送我去醫院,才發現我身體到處都是傷口及長時間未進食。老師家訪關心起這件事,也因為老師的家訪關切,我被禁足整整三個月未去學校,於是老師通報社會局,被帶離養父家當天,我還記得他的最後一句話:「我不是你的親生爸爸」,我就帶著這句話到了安置機構。

安置初期因為我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課業學習落後許多,小學三年級上學期都在安置機構裡學習,把落後的學業補回來再去學校上課。在安置機構裡唯一讓人羨慕的地方是過年過節,有許多小孩都可以回家跟家人團聚,而有些人 365 天都在安置機構待著,不過有些老師還是很好心,在過年期間會幫無家可歸的小孩申請外出, 跟老師一起回家過年,這給我們一種另類過年過節的溫暖。安置期間除了學校課程之外,寒暑假機構會安排多項才藝課程、戶外體驗等多項活動讓我們多元學習。

安逸的生活到了國三開始,已經無法滿足我想要探索、追求自由的渴望,我開始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於是我努力違反機構的規定去達成我當時嚮往的自由:工作賺錢離開機構。大多數院生會安份地留下來遵循機構生活規範與發展,而我是選擇提早離院到外面闖盪。離開生活9 年的安置機構當天,社工說了一句看不起我的話:「這小孩子出去社會之後,沒什麼一番出息就會哭著求我們幫忙了」,這句話我印象深刻。

16 歲時我如願離開了機構,但是我離開之後又能去哪裡?這是社會局謝社工所擔心的事情,那時候的我非常有自信的說,我不需要他們幫忙也可以在外面過好。還好謝社工沒有放棄我,堅持幫我轉介CCSA(中華育幼機溝兒童關懷協會)自立服務,第一次開案評估因未做好自立準備而未獲開案,第二次認真面對離院後需自我負責,爭取第二次面試,在擬定具體自立規劃與承諾之後,我開啟了漫漫的自立之路。

第一:在一個禮拜內找到工作。

第二:完成高中學歷。

第三:自行繳交學費及校車費。

也就是因為我答應這三條件,我才領悟到當初的自己多麼的愚蠢,離開機構時身上總共才三千塊,根本租不了房子,校車費也繳不起;我領悟已經沒有退路,必須開始努力為自己打理生活。每天六點去搭車,下午五點下課直接去打工,直到拿到高中學歷。過程雖然累,也一度想放棄學業專心工作,還好有大家的鼓勵及勉勵陪伴讓我撐過去,畢業當天很開心社工們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

高中畢業之後,我原本半工半讀的工作開分店,邀請我去分店當店長的時侯,意外再次發生…,那就是我的身分出了問題,滿 18 歲時養父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向法院申請進行親子鑑定,因無血緣關係,他終止法父的親子關係。當我聽到要與養父見面時我是非常緊張害怕的,所有小時候的回憶全湧在心頭,竟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他。整件事情都是需要靠社工及協會社工出面處理,唯一出現的就是在法院裡的調解,當時也都是謝社工出生協助處理的。當這件事情結束之後我才得知需要找人當監護人,但我那時候根本不知道要找誰,只能回去正常上班等答案。

某天謝社工告知我的身分需要被註銷時,我的心情非常複雜, 身分註銷又沒有所屬國家可以申請護照及工作證,沒有居留證在台灣是無法生活的,還必須過著隨時可能被遣返的命運,唯一的希望只能等待謝社工回電告訴我下一步該怎麼辦。

過程中我的戶頭、租屋、工作都沒有,只能再求助協會(CCSA)協助住宿問題,而工作就只好投入不需要投勞健保的工作(如工地)。在處理身分問題時,也讓我看到我的親生母親,但見面時不是關心,而是欺騙及傷心地問候,媽媽問我:「你怎麼還沒死?」,一句非常讓人難過的話,但為了可以恢復我的身分,我只能默默咬著牙,繼續跟她說我這次去找她的目的。談話過程中我也生氣的說:「只幫我簽四個字讓我留在台灣有那麼困難嗎?」就爆出這一句,那天我們無功而返。

但回來之後謝社工還是不放棄,持續跟我親生母親談,終於生母願意來台中戶政事務所簽字,當天我也得知我還有一位同母異父的弟弟跟她一起生活,但我們遇到的遭遇完全是截然不同,一個可以從小跟著媽媽生活,而另外一個是被丟棄的小孩…。那天簽完名之後我們再也沒見過面了,不過慶幸終究還是拿到居留證,至少可以安心留下來,但還是無法正常工作,期間不斷安慰自己,等待新的身分證的到來。民國 111/3/31 我終於拿到新的身分證。

貴人的巧遇

我非常感謝CCSA 及謝社工,在我最痛苦甚至想一度輕生的時候拉我一把,鼓勵我走出陰霾,敞開心胸迎接各種磨鍊與挑戰。現在的我不僅可以不被遣返,還能留在台灣生活,他們都是我的人生裡面最重要的貴人。

一路嚐盡人生的陰暗與人情冷暖,有淚水及不甘,缺少家人的親情卻意外有了CCSA 社工及謝社工的支持,讓我嘗到了久違的親情,也透過團隊的努力再度找到親生母親。

雖然我不太會說話,卻想起一本書,書名依稀是《幸福人生的十個原則》,這本書裡面有社工給我的一份期許,更多的是超越原生家庭的愛,永遠記得書裡面的一句話:「幸福人可以笨但不能懶惰」,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在人生道路上的處世原則與態度,也因為有他們更讓我看見,原來我不是一個人活在世界上。

我要捐款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