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11月5日,青立會再度走進花蓮縣四維高中,延續前一日的合作,舉辦主題為「情緒調節與心理界線」的自立教育宣導講座。本場首度邀請澄隅心理諮商所鄭琇方諮商心理師,帶領學生認識自己的情緒狀態,學習如何調節與照顧內在心靈,並建立健康的人際界線。全場超過150位師生共同參與,從知識學習、情緒體驗到反思實踐,完成一場溫柔而深刻的心靈教育。
🌱教育的溫度:從慈悲出發的學習場域
花蓮四維高中約有900位學生,設有普通與綜合高中部,秉持星雲大師的「三好運動」——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並落實佛光山「四給」信條。學校以慈悲心懷與智慧教化,陪伴學生在品德、學業與技能上全面成長。
青立會在活動中也有機會與董事長、校長會面,深刻感受到校方願意為學生需求投資與引領的教育信念,真正體現「以愛為本」的教育宗旨。
💡第一節:自立的精神──從現實中長出韌性與希望
講座由青立會研發長陳旺德開場,以「自立」為核心,帶領學生思考從18歲到38歲的人生歷程。透過一首歌曲,學生體會不同階段會面臨的生命課題——焦慮、無助、徬徨與選擇。陳研發長提醒,若能在生活中獲得安全感、信任、支持、合作及自主這五大元素,就能更有力量面對挑戰,這正是自立的基石。
他指出:「自立並非孤軍奮戰,而是能在需要時開口求助、懂得讓社會力量進來支持自己。」他以CCSA自立青年「芝麻」的故事為例,說明一個人只要願意伸出手、表達需要,就有機會迎來改變。芝麻在影片中鼓勵同學:「自己的價值自己加值,當你願意求助,就能幫助自己成長;當你有能力,也能成為他人的支持。」這正是青立會希望帶給青少年的核心訊息——自立是勇氣,也是連結的起點。
🧠第二節:情緒管理與心理界線——讓心重新開機
鄭琇方諮商心理師以「心情溫度計」(BSRS-5)開場,邀請學生檢視自己的心理狀態,從睡眠困難、緊張不安、易怒、憂鬱到自我否定,並引導區分:「你想讓痛苦消失,還是讓自己消失?」這個提問帶來強烈共鳴,提醒大家要勇敢承認脆弱,因為那是改變的開始。
她進一步解析「心情」與「情緒」的差異:心情是長時間、混合的狀態;情緒則是短暫而強烈的反應。
掌握情緒智能(EQ)的核心,在於:
1️⃣ 了解自己的情緒
2️⃣ 妥善處理與安撫自己
3️⃣ 同理他人情緒
4️⃣ 建立健康心理界線
鄭心理師提醒,當壓力高漲時,不妨先「動動身體」,透過呼吸、走動、伸展讓身體重新開機。她引導學生辨識情緒的三個面向——身體反應、想法迴圈與行為模式,並練習用具體語言描述事件與感受,而非壓抑或逃避。
⚡關鍵三秒:學會按下「暫停鍵」
當情緒升溫時,鄭心理師教大家練習「關鍵三秒」技巧——「大腦前額葉要到25歲才發育完全,但我們可以提早訓練它。」她鼓勵學生在生氣時,數三秒、轉移注意力、做深呼吸或短暫離開現場,啟動理性思考。
「不要怕退後一步,那是保護自己情緒的智慧。」她也提醒,面對焦慮與憂鬱,要從「自我疼惜」開始,尤其對高敏感族群而言,「你不是太敏感,而是太誠實地感受到世界」。練習將注意力放回生活中能讓自己快樂的事物,例如畫畫、烹飪、運動、養寵物等,都是重啟情緒能量的方式。
🌿照顧自己:不傷人、不傷己、不傷財
鄭心理師歸納三大情緒調節原則:不傷人、不傷己、不傷財。她提醒學生保持平靜的身體記憶、減少過度滑手機、確保睡眠充足、飲食均衡、維持運動習慣,並適時「學習新事物」以保持生命活力。「照顧自己,不是自私,而是一種長期的責任。」她說。
🎁結語:兩份禮物,成長與安頓
四維高中輔導主任以「兩份禮物」為本場講座作結。第一節——成為一道光,學會看見自己、發展自己、也成為他人的祝福;第二節——保留一份溫柔,在努力照亮別人的同時,也記得照顧自己。
青立會深受感動,認為這正是自立教育最溫暖的註解:「自立,不只是往前走的勇氣,更是懂得回望、照顧自己的溫度。」